故宮辟謠:600年來不曾積水,洪水引發現代科技之罪
發布時間:2023-08-01 10:42:42 閱讀量:1876
故宮博物院,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然而,最近一段由網友拍攝的故宮慈寧宮暴雨時積水的視頻流傳網絡,引發了關于故宮600年來是否曾經積水的爭議。
北京遭遇暴雨天氣,故宮沿用了600多年的排水系統是怎樣工作的?
故宮博物院世界遺產監測部主任 狄雅靜回答:故宮的排水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首先,雨水降到屋面上,從屋面導到了臺基。院落的整體是北高南低的情況,而且是中間高兩邊低,所以水會通過院落中間向兩邊導出到明溝,之后匯流到金水河。有的院落會直接通過“錢眼兒”落到下面的暗溝,再到院落外的支溝,支溝再匯入干溝,最后流到金水河。
故宮是否出現了視頻中的嚴重積水?是現代科技惹的禍嗎?
明清兩代都會在每年三月是時候,打開暗溝進行清淤,目前故宮每年春夏秋進行三次清淤,清淤的次數并不少。為什么慈寧宮還會積水,可并不是現代科技清淤不行,而是工作人員在暗溝里發現了只有現代社會才有的產物:塑料瓶、塑料袋,還有毛巾,甚至衣物,這些東西堵住了暗溝的排水。疏通后,目前已經排水順暢。
網上所說的故宮建成600多年沒有過積水,是真實的嗎?
在歷史文獻中經常發現,故宮整個區域出現屋面漏雨、墻垣倒塌,還有院落積水這樣的一些記載,比如光緒十一年的陰歷四月,從東華門到西華門這一帶積水“數尺不等”,但是積水積完了以后大家的做法都是盡快的找到堵點,把它清理了,就能快速地恢復它的排水功能。
來源:北京新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