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慧應急市場增長勢頭良好,未來前景可期
發布時間:2022-08-19 10:26:16 閱讀量:3789
“十四五”時期是開創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新局面的關鍵時期,智慧應急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一方面,從供給側來看,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智慧應急帶來旺盛的市場需求和產業升級動力;另一方面,從需求側來看,應急事業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重要組成,“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將智慧應急列為主要目標之一,國家政策鼓勵應急行業智慧化升級。
為什么要加強應急體系建設?
1)城市安全風險提高。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功能不斷增加和規模不斷擴大,城市運行日益復雜,安全風險不斷提高。
2)極端災害天氣多發。近年來,短時強降水、龍卷風等極端災害性天氣在全球呈多發、頻發態勢,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害。
3)安全生產隱患增多。圍繞?;?、礦山等企業的安全監管要求,以及與工業互聯網建設的聯系更加緊密的,融合大數據、物聯網、AI等基礎能力的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需求明顯增多。
支持政策不斷,蓬勃發展
2022年以來,隨著《“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等多個支持政策密集出臺,我國應急管理工作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呈現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多層并進、蓬勃發展的態勢。
2月14日,國務院出臺《“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提出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新格局。
4月6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印發《“十四五”國家安全生產規劃》,提出推動安全生產深度融入“平安中國”“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建設,強化安全風險動態監測、預警、識別、評估和處置。
4月7日,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聯合印發《“十四五”國家防震減災規劃》,提出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實現重點突破,基本實現防治精細、監測智能、服務高效、科技先進、管理科學的現代智慧防震減災。
6月19日,國家減災委員會印發的《“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提出編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圖和防治區劃圖、建設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強化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加強應急力量建設和物資裝備保障、強化自然災害保險服務等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6月22日,應急管理部印發《“十四五” 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專業應急救援力量、社會應急力量、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市場蓄勢待發,前景可期
智慧應急的本質是“應急”,智慧是手段和方法??茖W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術,推進風險防范、應急協同、基層應急,支撐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就是“智慧應急”的使命所在。在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治工程、城市安全生命線等建設需求的帶動下,智慧應急市場正蓄勢待發,未來前景可期。
根據IDC近日發布的發布《中國智慧應急解決方案市場份額,2021》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智慧應急解決方案整體市場規模為30.90億元人民幣,其中智慧應急應用市場為18.11億元人民幣,智慧應急平臺市場為12. 79億元人民幣。
結語: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如何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減少災害損失,是城市管理者要面對的嚴峻挑戰。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AI、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正推動應急管理發生深刻變革,為智慧應急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來源:智慧城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