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農助春耕 無人機助產增收功不可沒
發布時間:2022-03-09 08:59:21 閱讀量:2425
近日,2022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引發了人們對糧食安全、智慧農業及數字鄉村的高度關注。正所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剛進入三月,隨著全國氣溫逐漸回升,農民們已經著手備戰春耕,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確保糧食安全生產,為春耕備耕工作按下快進鍵,其中智慧農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農業顛覆了傳統農業“靠天靠地靠簡單勞動投入”的落后生產模式,以“可感知、可控制、可預測”的智能化生產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到農業領域,催生了智能農機裝備、農業物聯網等一大批新興產物,智慧農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智慧農業是一個龐大駁雜的領域,具有極高的容量和豐富度。作為智慧農業發展大潮中的關鍵“潮頭”,農業無人機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近年來,無人機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了農民進行田間植保的“新寵”。
春耕備耕不僅是一年一度農業生產的首要任務,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環節。相比傳統人工播種,植保無人機能利用地面遙控或導航飛控來實現藥劑、種子、粉劑等噴灑作業,省時又省力。憑借植保無人機的幫助,幾千畝的土地短短幾天就輕松完成噴藥,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植保無人機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1)降低成本: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前提下,無人機使用農藥量可以節省30%左右;在大田作物用水量約是傳統噴霧器的1/40,果樹上用水量約是傳統打藥的1/60。通過使用無人機,農民可以減少水和農藥的投入,保持相同的產量,從而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2)提效增收:農業是一個投入產出問題。一個機組3個人1天大概可以打藥200多畝地,平均70多畝/人/天,通過使用植保無人機,打藥作業效率提升7-8倍。農戶可以把節省下來的人工去從事其他工作,以增加收入。
3)節能降碳:隨著應用場景的擴展,無人機在環境保護場景中嶄露頭角。以無人機替代傳統農機進行植保作業,單畝能耗可減少碳排放為3.43kg CO2e(二氧化碳當量)。10 億畝作業相當于減少碳排放 343 萬噸 CO2e。這相當于1.6億棵樹一年的碳吸收量,也相當于減少了127萬輛汽車的碳排放量。
不僅如此,植保無人機能夠根據地理地形不斷調整飛行高度并自主識別、躲避障礙物,依托先進的噴灑系統對農作物實施精準而均勻的噴灑作業。搭載高清攝像頭和先進傳感器的植保無人機,還能夠繪制精確的地塊與土壤分析三維地圖,為播種制定詳密的規劃,在農業生產的起始階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語:經過多年的發展,植保無人機的應用作物已經從以前單一的水稻擴展至100多種作物,應用場景也由農藥播撒向肥料、飼料播撒、農田測繪等領域擴展。隨著規?;N植引發的市場新需求,以及無人機與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密切結合,植保無人機市場漸入佳境,未來將對智慧農業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來源:智慧城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