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正加速形成應用生態
發布時間:2021-11-02 11:39:15 閱讀量:2718
當前,人工智能在賦能生產力升級,推動各行業完成智能化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已經廣泛應用在金融、教育、醫療、能源、消費、工業等各行業多場景之中。
截至2021年9月底,我國目前有近160萬余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8成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內,其中有37%的企業成立于1年內。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新增注冊量已經達到30萬余家,同比增長88%。
業界認為,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已經從推理期、知識期進入到了第三階段——機器學習期。隨著技術迭代和市場認知的不斷提升,產業結構基本完備,人工智能進入全面賦能生產生活的落地開花階段。
天眼查數據研究院調研發現,智慧工廠、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產業的興起,代表著人工智能應用正處于面向復雜場景、處理復雜問題的復合新階段,應用向多元化發展;智能倉儲、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自適應教育等人工智能產業化的發展,為智能服務創造出更多的創新生產和服務模式,促進眾多產業改造升級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新基建向縱深發展。
人工智能帶給人們生活的改變肉眼可見,而云計算的作用則更多地體現在企業運營之中。隨著世界互聯網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云計算,企業上“云”成為大勢所趨。
近年來,全球以IaaS、PaaS和SaaS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場呈現穩步上升趨勢。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及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年)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3124億美元,同比增長24.1%。
中國互聯網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781億元,增速為33.6%。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990.6億元,同比增長43.7%,私有云市場規模達791.2億元,同比增長22.6%。
云計算包含云平臺、云儲存、云終端、云安全四個基礎部分,云平臺分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種類型。當前,公有云應用繼續加速,推動公有云服務市場高速增長。截至9月底,我國目前有近21.3萬家云計算相關企業,超3成相關企業成立于1年內。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京的云計算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8萬家,占全國的44%。
業界分析認為,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服務端運算能力提升,大量數據存儲在云端,終端運算和服務端運算實現了有效結合,大大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同時,運用成熟的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技術,使得硬件功能更加豐富,軟件功能更加智能,復雜任務的機器完成度也更高。
來源:隨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