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推動智能交通建設動作不斷 三大催化劑助推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10-26 13:16:11 閱讀量:2698
10月14日,國家領導在第二屆聯合國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強調: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同日,《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發布,指出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公安部發布6項全國道路交通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標準……
從國家、協會等推動建設交通強國的動作可以看到,借助發展相關技術和完善交通管理標準,我國智能交通建設正在穩步提速。
整體來看,良好的產業生態是智能交通建設的“催化劑”,得益于技術、市場和政策的支持和深入融合,智能交通落地和實踐探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技術:促進交通產業的發展,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智能交通是將信息、通信、傳感等技術綜合運用于交通上的成果。具體來看包括四大技術,分別是V2X ,車對外界的信息交換技術;V2V,車輛終端彼此直接交換無線信息的通信技術;V2I,車輛基礎設施互聯系統;V2P,車與行人互聯的通信技術。
可以說,V2X是車輛與所有事物相連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統稱,V2V、V2I、V2P等可歸屬為V2X技術。
相比于自動駕駛技術常用的攝像頭和激光雷達,V2X技術具備突破視覺死角和“穿透”遮擋物獲取信息的能力,能夠實現車輛實時的駕駛狀態信息或通過相關算法預測信息等功能。
另外,V2X在雨、霧或強光照射等惡劣天氣影響下仍能保持車輛的正常工作,被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尤其是自動駕駛領域。當前,國內應用較多的相關技術是以移動蜂窩通信技術為基礎的C-V2X通信技術。
V2V,車輛終端彼此直接交換無線信息的通信技術,無需基站轉發就可實現終端車輛互相交換無線信息,是各國車企和科技企業重點關注的領域。V2V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車輛駕駛的安全性。
再看V2I,即車輛基礎設施互聯系統,V2I技術價值在于提供交通擁堵和查找空閑停車位。而V2P,是實現車與人互聯的通信技術,經測算,人、車之間實現交互可大大減少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行人傷亡數。
綜合來看,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在交通管理領域實現了很好的賦能;而以V2X為代表的智能交通技術則進一步促進了整個交通產業的發展,顯著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市場:大眾需求逐漸增多,項目數和規模持續上升
近些年,我國交通智能化進程不斷加速,行業規模迅速擴張,在技術和市場等因素的有利支持下,智能交通的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建設、運行也日漸成熟。
據ITS114統計數據,截止去年年底,我國智能交通達到千萬且不含公路信息化的項目市場規模達到296.12億元,項目數為1400個。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到2020年,國內的智能交通千萬項目的市場和項目平均規模就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
與此同時,市場需求的逐漸增加也帶動市場的發展?!坝辛诉@趟公交車,我每天能多睡半個小時?!币晃缓鲜∈忻裾f到。這是長沙首條智慧通勤公交試運行后收到的反饋?;谥悄芫W聯技術,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該公交所在路線26個路口的紅綠燈,可感應公交車的駛入,并實現紅燈自動切換為綠燈,有效保證了公共交通的優先暢行。
一方面,隨著5G、北斗高精度定位、大數據等技術邁入應用階段,市場面向車聯網、車路協同的項目持續增多,內容建設也將進一步豐富。另一方面,落地應用有效提升了大眾的通勤體驗,市場反饋良好,安全、舒適的需求有望穩步推動市場不斷擴大。
當下,以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為主的交通基礎設施在國內很多地區已發展為設施建設的標配;相關企業的項目承擔能力、交通業務水平也不斷提升。
針對智能交通發展問題,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發表的《坐智能車,走智慧路》文章中提到,一個智能交通系統,應該能有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5-10年內或有望解決“限購、限行”等城市通病。而測算結果顯示,基于車路協同的智能交通,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
智能交通的建設涉及交通管理規劃、車輛運營管理、汽車移動物聯網、緊急事件與安全、電子收費等多方面內容。交通是高安全、重運營的行業,無論處于什么變革和轉型,安全都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梢灶A見,隨著交通強國的不斷推進,交通智能化應用將逐漸豐富,行業整體處于快速成長期,智能交通市場空間廣闊。
有業內人士表示,發展智能交通,符合我國交通行業轉型的實際需求,也順應現今的技術發展趨勢,是我國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政策:各級政府部門支持,保障產業的建設速度和質量
智能交通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且已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之一,目前,國家已出臺了系列政策大力推進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為智能交通的建設速度和質量提供保障。
今年一月份,交通運輸部印發《指導意見》,旨在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意見指出,未來5年需重點加強相關技術研發、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試點和示范應用、健全完善適應自動駕駛的支撐體系等方面的工作和任務。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再次強調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提升交通運輸智慧發展水平。《規劃綱要》對智慧交通方面的布局謀劃,將促進對既有資源的充分利用,加速運輸方式內部的協同運行,推動各運輸方式的運營協同,促使運輸服務智能化、即時化,改變交通系統運營的業態與模式。
三月份,公安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尋求解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另外,擬定的修訂建議稿還在自動駕駛測試環境和事故處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五月份,住建部和工信部公布國內第一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的城市試點名單,體現了國家政策層面對城-車-路協同發展的大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國家不少代表委員也積極提出建設意見助推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比如,同時兼任全國政協委員和百度董事長的李彥宏在兩會期間,連續6年以智能交通為核心帶來提案。在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方面,也有代表委員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建議。
另外,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的出行服務。不止國家層面,各省市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推出相關政策文件。北京十四五規劃提出,高水平推動交通數字的轉型、智能升級,建設智能交通系統。以大眾出行需求為導向,推廣”出行即服務“,提升出行體驗。
整體來看,”十四五“時期是加快交通強國建設步伐的重要階段,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24個省市將智能交通建設寫入了十四五規劃綱要。
基于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理想中的智能交通宏偉藍圖正變為現實。
來源:慧聰物聯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