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產值規模有望破400億 智慧停車未來可期!
發布時間:2021-09-10 15:59:13 閱讀量:2409
智慧停車被認為是智慧城市的基石,智慧城市要從實現智慧停車開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私家車普及度逐步提升,尤其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汽車作為代步工具很具便利性,但目前仍有不少城市停車位緊張??萍嫉倪M步、停車供需缺口的矛盾,停車領域的智能化改造需求較為充分,體現了“智慧城市”的未來導向,智慧停車是大勢所趨。
現階段雖然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出現了爆炸性增長,但滯后的運營和管理手段,卻沒有跟上過快的增長速度,停車難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痛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在政策和資本的引導下,全國多個城市都將智慧停車納入城市規劃,利用智能化技術手段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在資本和政策雙重作用下,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智慧停車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隨著后期城市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凸顯,智慧停車將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需求。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初步預計,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國內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在未來五年將保持20%以上的復合平均增速,到2025年行業產值有望接近400億元人民幣。
傳統停車的缺陷
1.泊車資源分配不合理
我國機動車保有量與泊車位總數比例平均為1:0.8,還存在5000到6000萬的停車位缺口。一二線城市的泊車資源全部低于需求,而中小城市這一情況更為嚴重,有些城市泊車位甚至不汽車保有量的一半。
2.停車步驟繁瑣
傳統停車場泊車步驟繁瑣,需要車主自己找停車位。尤其一些場景較為復雜的停車場,對于一些開車不熟練的司機不友好,增加了車主的停車問題。
3.收費高且不透明
停車場收費不透明、亂收費不是什么新鮮事,停車場每年被投訴數量也常年居高不下。
智慧停車的優勢
停車行業的商業價值十分巨大。我國有約6000萬的停車缺口,未來將是一個萬億級的龐大市場。
1.提高車位的利用率理
有數據顯示,我國超過90%的城市停車位空閑率高于50%。智能停車可以合理分配停車位,提高車位利用率。
2.提升停車效率
一般交通擁堵問題有30%是因為停車難產生,48%的車輛進出停車場需要排隊等候。而智慧停車線上支付模式可精簡車主繳費流程,大幅縮短繳費時間,經測試智慧停車系統的收費效率是原人工收費效率的三倍之多。
3.收費更透明、更實惠
智慧停車預約停車位、停車時長、停車付費均能在線完成,這樣車主通過在手機APP、小程序等線上手段直接查詢到相關停車信息,從而避免停車場“任性”收費等亂象。
4.節省成本
智慧停車基本都由系統自我管理,去除了大部分人為管理環節,因此能夠節省停車場的人工成本,而且停車置空率降低會增加停車場收入,車主的停車費用也會更加實惠。
智慧停車發展的阻礙
智慧停車的概念從2014年出現至今已經過去7年,雖然也達到了百億的市場規模,與預計的萬億規模差距巨大,也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國內城市的智慧停車覆蓋率較低,且地區間發展差距明顯。數據顯示,北京覆蓋率排名第一為45%,其次為深圳和上海,智慧停車覆蓋率分別為37%和34%。此外,重慶、廣州、蘇州、西安、武漢智慧停車覆蓋率超20%。
1.仍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智慧停車的推出打破了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停車位置空率高的情況,但是目前智慧停車這個新的價值風口上,存在大量的智慧停車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大陸地區有近千家涉及智能停車(場)、停車服務相關業務的企業。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的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占相關企業總量的22%,北京市和上海市次之,均擁有超過100家相關企業。三個省市地區的相關企業數量之和占全國的49.7%。當下信息之間還是流通困難,信息孤島現象仍然存在。
2.產品造價較高
智慧停車需要使用到無線通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PS定位技術、GIS等技術,工程集成度較高,因此智慧停車場的造價較高。中國報告網數據顯示,全國80萬個停車場的改造預計將花費160億,這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也成為智慧停車普及的最大難關。
3.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停車位不足的問題
智慧停車只能降低停車位的置空率,緩解停車難的問題,但我國停車位需求和實際停車場數量差距巨大,加上空置率問題,難以從跟本上解決車位不足的問題。
智慧停車的突破口
智慧停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發展不完善、不成熟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相信在打通平臺信息壁壘和使用更好的智慧停車管理設備這兩項奮斗方向中,可以有效促進智慧停車的發展。
而豐富產品生態,或將成為智慧停車的重要突破口。車——作為人類生活的重要場景,幾乎能夠占據現代人類生活的十分之一的時間,這將會是一個新型的“用戶入口”。因此可將汽車維修、保養、美容等后服務商業,甚至貫通娛樂、購物、醫療等周邊商業融入到智慧停車系統中,利用這一巨大流量端口創造更大的市場。
智慧停車的興起,為停車帶來無感停車、無人值守等新概念,為車主提供便捷的停車體驗,為停車場管理者、城市管理者等打造井然有序的智慧交通。隨著智慧停車的快速發展,離智慧停車時代已不遠,未來將會迎來全民智慧停車時代。
來源:智安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