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防建設成為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項目
發布時間:2021-08-13 14:17:19 閱讀量:2318
社區作為城市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加強社區治理建設是推進和完善城市治理的重要環節。人員魚龍混雜管理難度大、安全防范設施欠缺、治安環境差、服務手段落后生活品質低是當前老舊小區面臨的重要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龐大的民生工程,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均出臺了多項政策加以引導,旨在給眾多老舊小區帶來生活環境的改善,解決根深蒂固的老舊小區難題。
2000年底是“劃分線”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曾指出,“十四五”時期將繼續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有力有序有效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提升居住品質,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在調研中發現,由于建設年代較早,很多城鎮老舊小區水電氣路暖等配套基礎設施已達到使用年限或者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排水、無障礙、消防、安防等設施不足,養老、托育、停車、便民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跟不上,影響了居民基本生活。
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是重點改造對象。
《意見》要求,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各地方的政策也不斷落地。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標準與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全面明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內容、標準和流程。
安防改造是重中之重
我國老舊小區普遍存在規劃設計有缺陷、技防建設滯后、人防管理缺位等問題,導致矛盾多、案件多,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痛點”。
另外老舊小區不可避免會因建設時間過長而導致安防基礎設施存在老化或失效等問題日益凸顯,加之安全管理投入方面也有限,無法對社區管理和人員流動進行有效的管理,居民安全造成更高的風險隱患。
比如,此次北京老舊小區改造的《導則》,在基礎類安防設施建設方面提出五點要求:
一是宜結合小區基礎設施條件合理設置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樓宇(可視)對講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電梯對講通話系統,停車庫(場)管理系統等安防設施。
二是應在老年人及幼兒活動場所、物業服務用房、設備用房等公共設施安裝安防設施。
三是小區應在下列位置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小區主要交通通道(含消防通道)、主要出入口;住宅樓室外停車場及出入口;地下機動車庫車流主干道、交叉口、出入口;安防中心控制室等。
四是小區出入口、樓棟出入口、地下車庫出入口等位置宜按照要求設置出入口控制設備。出入口控制系統必須滿足緊急逃生時人員疏散的相關要求。當發生火災或需緊急疏散時,人員應能迅速安全通過。
五是電梯對講通話系統應安裝易于識別和觸及的報警裝置。
提升智能安防措施
綜合來看,老舊小區的安防升級改造涉及五大系統,即視頻監控系統、周界防范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梯控系統,智慧消防系統。
視頻監控系統:老舊小區人流和車流出入頻繁,實現24小時監控,能夠大幅度提高小區的安全性。
周界防范系統:主要是對社區圍墻安裝紅外柵欄等防盜設備,防止非法翻越,以紅外柵欄為例,紅外柵欄屬于利用紅外進行探測感應,當盜賊進入防范區域遮斷信號,則會即時報警,而當有貓、狗等穿越時則不會報警。
出入口管理系統:小區人口流動性較大,出入口管理成為最重要防線,能夠有效的對出入口人員進行管理。
梯控系統:搭載梯控系統能夠有效地對人員進行權限控制,防止外來人員無權限使用電梯,通過對電梯的合理控制實現各種功能。
智慧消防系統:老舊小區因建設時間較長、安全基礎薄弱加上人口密集、雜物堆積,其消防、安防等基礎設施缺失、老化或失效,很容易引起火災及可燃氣體泄露,一旦發生火情,得不到火災預警和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最后
老舊小區的改造方向是智慧小區,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小區居民的年齡結構、生活特點、實際需求等,提升小區住戶的安全性、便利性;物業服務企業應綜合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對小區人員、車輛、建筑、設備等進行數字化管理,實現設施運行、維修管理、公共秩序維護、房屋信息管理、環境管理等信息化,提高物業管理水平。
來源:智安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