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模式下 安防領域的突破與挑戰
發布時間:2021-07-08 13:22:09 閱讀量:1832
國內的智慧城市概念最初由住建部提出,其定義隨著智慧城市認知的深化和進程的推進而不斷發展。2014 年國家發改委從數字化與技術的角度對其進行明確定義,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從發展階段來看,智慧城市可以分為“城市+數字化” 以及“數字化城市”兩個階段。
從上圖可以看出,從第二階段“數字化城市”的優勢來說,智慧城市將具有一定的平臺屬性價值:
平臺屬性的價值在其它領域也被驗證過,比如互聯網媒體平臺改變了整個內容行業,個人不再需要出版社和電視臺便能成就自我;比如直播+物流平臺讓每一個個體都能開啟自己的經營。
同樣,智慧城市也是這樣一個平臺,即通過海量數據資源賦能各個領域,從而完成各個領域的智慧轉型。
凡事都有兩面,海量數據資源有助于數據創新應用和產業優化升級,但同時,數據安全的風險點也逐漸增多,防護面臨挑戰。
本文將從智慧城市的安防領域面臨的突破和挑戰入手,談談當前智慧安防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及面臨的問題,全文分為兩個部分:智慧安防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人臉識別矛盾日益突出,數據安全如何保障?
安防領域正在逐漸擴大
安防行業是應現代社會安全需求而生的產業,是社會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預防和打擊犯罪、反恐與應急,以及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政策方面,無論是2015年推廣的“雪亮工程”還2019年公安當部委提出的《全國公安機關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中對平安中國概念的提及,都意味著安防是智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安防的應用來看,主要分為視頻監控、出入控制、樓宇對講、防盜預警四大部分。
視頻監控:一般涵蓋了對運動對象的提取、描述、跟蹤、識別和行為分析等方面的技術,可應用于人像身份確認、車輛識別、視頻結構化以及人員行為分析。
出入控制:集成了人像識別、車輛識別技術,依據權限對進入區域內的人員、車輛進行準入管理。
樓宇對講:實現訪客、住戶和物業管理中心的信息交流。與智能家居結合,集合了傳統的視頻/對講開鎖功能、短信通知、手機APP遠程控制、安防報警、室內監控查看、電梯呼喚等功能。
防盜報警:主要通過報警主機進行報警,部分研發廠商會將語音模塊以及網絡控制模塊置于報警主機中,縮短報警反映時間。
以上應用結合具體的場景,則可以衍生出多種多樣的實際功能。
以零售領域為例,在搭建門店綜合安防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數據沉淀和客流分析為商家提供線下精準營銷和優化商業模式的增值服務已成為安防廠商的新機遇。由原先的獨立、沖突,走向融合,通過精準化、體驗化為主的模式,了解消費者,滿足并引導消費需求,以達到消費升級。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消費態度、消費偏好等進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已成為探索商超、購物中心發展趨勢的重要切入口。
安防智慧化的背后是安防體系的更新。根據億歐智庫整理,當前主流智能安防體系如下圖,數據上云已經成為智慧安防的必經之地。
另一方面,安防行業其本身自帶的行業屬性決定了需要處理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都會給數據安全存儲、管理及使用帶來壓力。
智慧安防的數據安全問題該如何保障?
數據安全難題
根據《GB/T37988-2019信息安全技術 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國家標準,數據的生命周期分為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和銷毀六個階段。從產業生態面臨數據安全挑戰看,各領域在數據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面臨不同程度安全風險。因此,對數據安全提出如下(不限于)核心技術能力要求,通過構建和融合這些能力,可以系統化、端到端地全生命周期的保護數據安全。
而安防領域又因涉及到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征數據,相對更敏感。如何應對數據泄露風險、數據濫用風險、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風險及數據治理挑戰?
(圖片來自《數據安全白皮書》)
數據傳輸、存儲過程中上云必然涉及到泄露的風險。不同于三方軟、硬件外掛式部署為代表的傳統安全架構,云端存儲對信息的防護性能要求更高。
這很容易理解:一方面隨著虛擬化和容器技術的不斷發展,資源粒度細化,傳統網絡邊界消失。另一方面,混合云模式的廣泛采用,弱化了傳統安全邊界的防護能力。應用架構隨基礎架構升級不斷演進,安全邊界模糊。
對于以上問題,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和騰訊云計算有限公司發布的《數字化時代零信任安全藍皮報告》提出:
通過零信任安全理念打破網絡位置和信任間的默認關系,能夠最大限度保證資源被可信訪問,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新IT架構的安全性,基本原則包括:默認一切參與因素不受信,最小權限原則,動態訪問控制和授權,持續的安全防護。
云端存儲只是一部分,從提升數據安全產業的角度來說,加大普及全閃存數據中心力度、強化基礎軟件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數據產業綠色節能、高效發展、提升數據在產業應用中的價值變現能力,促進數據安全流通與治理等方面都是可以提升的方向。
在智慧城市概念出現之前,平安城市一直是大家掛在嘴邊的話題,足以見得安防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位置。而只有當信息做到真正的安全,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互聯互通,才能夠真正實現數據的價值。安防行業是個和生命打交道的行業,做好智慧安防,保障數據安全,這背后影響的是人員安全及隱私保護,更需要嚴陣以待。
來源:MicsView上海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