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 我國無人機經歷了四大新變化
發布時間:2020-12-28 13:12:24 閱讀量:713
2020年是充滿曲折的一年,對于無人機發展來說,則是求新求變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國無人機發展在多重機遇與挑戰的夾擊之下,歷經了環境、技術、政策與市場的四方面變化。這些變化有好有壞,但都共同助推了我國無人機產業的向前進步。今天,我們不妨通過這四大新變化,來回顧我國無人機的2020。
新形勢
這首先一個新,體現在環境與形勢上。
2020年,疫情首先帶來了對無人機產業的深刻影響,在“無接觸”大肆盛行的背景下,無人機價值被放大和普及,無人機配送等應用也迎來機遇。疫情帶來的“無接觸”經濟成為無人機商用發展的催化劑,為國內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形勢。
同時,隨著產業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無人機應用也是進一步受到青睞,無人機發展態勢也是進一步火熱。不過進入下半年,這樣的態勢卻蒙上一層陰影。一方面日本等減少中國無人機引進,另一方面美國對大疆進行出口管制,這些帶來了緊張。
總體看來,2020年的國內無人機發展環境和形勢,始終處于不斷的轉化之中。不過,健康、積極的環境持續時間較長,這為我國無人機的壯大帶來利好。盡管如此,來自國際上的緊張、不利的形勢變化,也正帶來嚴厲考驗,還需要我們科學有效應對。
新技術
而這第二個新,則體現在技術方面。
我們知道,無人機除了本體制造的核心技術外,相關配套技術的發展也至關重要。而2020年,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前沿科技的不斷進步,無人機配套技術也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為無人機產品、性能、應用和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支撐和推動。
其中,疫情無接觸帶火了云計算技術,伴隨上云成為一股風潮,無人機與云計算的融合也逐漸加深。而為應對疫情的影響,新基建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也推動了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產業發展,這同樣為無人機的發展帶來利好。
除此以外,明顯的變化來自于5G技術。今年以來,我國5G商用進程不斷加快,多個省市和企業紛紛完成年度目標,深圳甚至實現全覆蓋。在此背景下,5G無人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視野之中,5G與無人機的集成應用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新政策
第三個新,來到了我們熟悉的政策。
政策是無人機產業發展重要支撐和關鍵助力。一直以來,我國無人機發展都不開國家與地方政策的鼓勵、引導和護航。而進入2020年,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各種新技術的層出不窮以及數據安全問題的加速凸顯,我國也是加速了政策的建設。
今年以來,我國政策建設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建設、監管和標準。
其中在促進和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上,我國出臺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江蘇省關于做好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工作的通知》,以及《河北省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而在對無人機的監管和標準建設上,我國也相繼出臺了《海南省民用無人機管理辦法(暫行)》和《上海市加強“低慢小”航空器管理通告》,并發布《無人機用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國家標準,在國際上牽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分類及分級》。
新發展
這最后一個新,體現在實際發展上。
2020年整年,我國無人機產業大部分實際都處于健康、利好的環境與形勢之中,基于此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也取得了很多新成果和新進步。具體來看,不管是在產業融資、新品數量還是產品應用方面,我國無人機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融資上,今年我國因諾科技、復亞智能、云圣智能、深之藍和極飛科技等都獲得巨額融資,最少的金額也有千萬人民幣,最多像極飛更是達到了12億人民幣,其他如云圣智能、深之藍等普遍上億,不僅融資事件比較多,融資的金額也很龐大。
新品上,今年以大疆為主力,我國也是出現了數十款新品。其中值得關注的有韻達的5G無人機、云圣智能的車載式無人機、大疆教育的RoboMasterTT、億航智能的EHang 216L……幾乎覆蓋了植保、教育、交通、巡檢、物流等所有應用領域。
應用上,今年以來在疫情、春耕、復工復產、防汛等影響之下,國內無人機除了繼續在農業植保、地理測繪、航拍娛樂等方面占據優勢外,應用的觸手也進一步伸向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工業生產等方面,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滲透也持續加深。
來源:智能制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