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鎖在全球市場是否有話語權?
發布時間:2020-11-18 13:11:09 閱讀量:606
國內指紋鎖起步于九十年代左右,三十年來一直堅持自主研發和借鑒國外優秀產品兩個方向共同發展,在經歷了密碼、卡片、指紋等多個階段之后,終于有了現在看到的樣子。
在國內,智能鎖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尤其是近些年,智能鎖行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的技術,新的功能方案、新的發展方向不斷涌現。
那么,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國內的智能鎖在全球市場上,是否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消費基數及市場占有率
中國有14億人口,據相關數據表明,約有住房3.5億套,而智能鎖在國內的普及率不足10%。
據專業人士介紹,韓國是目前智能鎖普及率最高的國家,超過70%,甚至接近80%,日本其次約50%,而歐美占有率則大概25%。中國雖然整體占有率還未達到10%,但3.5億套住房的潛在市場是中國市場持續發展以至于俯瞰世界的重要基石。
國內智能鎖市場的另一個快速增長領域則是精裝房,根據奧維云網地產大數據300+城市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1-8月精裝修新開住宅樓盤158萬套,其中97.7萬套均配置了智能門鎖,其精裝智能門鎖的部品配套率提升至61.8%。在增量市場,國內智能鎖的覆蓋率已經媲美國外。
龐大的市場帶來的是智能鎖銷量的飛速增長,從近些年智能鎖的出貨量可以看出,每一年的出貨量都保持在千萬級別。
智能鎖消費市場是國內智能鎖發展的動力,隨著國內智能鎖覆蓋率不斷提升,中國智能鎖市場在國際市場中會越來越重要,話語權也會越來越高。
或許不能說未來全球智能鎖市場的發展方向看中國,但是在未來,中國智能鎖在全球市場中的重要性會日益明顯。
智能鎖供應鏈及制造水平
早期的智能鎖是舶來品,一般是引進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制造技術進行生產,或者直接進口成品,國內智能鎖逐漸有了初期的發展萌芽。老牌鎖企及新興的鎖企不斷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推陳出新,如今,中國智能鎖供應鏈及制造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
在國內,已經擁有了多個成熟的智能鎖產業鏈基地,例如永康、中山、溫州等。
與國外生產成本相比,國內智能鎖的生產成本較低,同時擁有一站式制造體系,生產制造方面比較成熟,并且出貨量較高,這也讓許多國外品牌將智能鎖生產線放在國內。在生產代工領域,國內主要有中國智能鎖產業共享平臺、恒昱智暢、逸家安防等企業。
在智能鎖工藝方面,國內也已經比較成熟,以智能鎖表面處理工藝為例,應用比較多的是IMD(包括IML、IMF、IMR)及電鍍技術等。如今,國內主流智能鎖產品大多采用以上處理工藝,在產品細節處理上也有了提升。根據知乎地球大戰(全國鎖具行業信息中心 趙宏武)觀點,國內與國外智能鎖的處理工藝側重點不同,兩者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
國內外智能鎖鎖體工藝
在鎖體方面,國外的鎖體制造技術成熟,標準化高,一般來說,國外的鎖體以簡單、實用、穩定、耐用為主,例如韓系的三星鎖體,同時,鎖體的電子元器技術比較扎實。
國外三星鎖體
國內的鎖體生產雖然起步比國外晚,但是近些年也在快速發展,鎖體的穩定性、耐用性也在逐步提升。且因為中國獨特的環境,國內智能鎖的鎖體衍生出了許多的規格尺寸,因此,國內的鎖體可以適合更復雜的安裝環境。
國內鎖體生產技術稍弱于國外,同時標準化程度沒有國外高,而國內鎖體在適配性和針對性結構上,強于國外。
國內外生物識別方案的應用差異
國內智能鎖生物識別方案中,指紋識別是市場占比最高的一種識別方案。目前國內的指紋識別方案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以圖正、珠海耀陽、指芯、歐菲光等為代表。
國內雖已有多家指紋識別方案商,但現在業內部分主流品牌依然選擇使用國外例如瑞典FPC指紋模塊。指紋識別領域,瑞典FPC確實在全球范圍內屬于領先水平,其穩定性、精準度都經過了豐富場景的驗證。
中國人的指紋與外國人相比較淺,識別難度相對較大,這樣的國情對國內指紋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內指紋識別器的另一個優勢就是性價比較高,據悉,有一些國外品牌的指紋識別模組供應商是中國。
除此以外,其他生物識別方案在國內的智能鎖產品上也不斷涌現,也涌現了許多其他生物識別方案商,例如人臉識別的的盧深視、奧比中光、艾芯智能、商湯、曠視、宇泛智能,指靜脈識別的圣點科技、微盾科技、脈迪科技、智脈科技等等。
近兩年,許多智能鎖廠家也推出了人臉識別或者指靜脈智能鎖,以人臉識別智能鎖為例,有凱迪仕K20-F、K11、蘭博基尼等,德施曼R7、R8、R5等,樂橙K62、V8i、T300F等。
國外對人臉識別的應用一直比較保守,這大部分是因為處于對個人隱私的看重及政策的原因。在國內,雖然國人對隱私的保護比較松懈,但是我國正在加緊制定完善的人臉信息標準,未來有望制定規范的、全面的、系統性的保護措施,人臉識別的應用會進一步擴大。
智能化水平及相關產業配套
國外智能鎖的開鎖方式比較單一,常用的一般就是密碼、指紋、藍牙等,例如韓國智能鎖應用比較普遍的是密碼鎖,歐美智能鎖主要以密碼、藍牙為主。國外對生物識別和聯網等功能重視較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國外崇尚簡潔的生活有關,所以在智能鎖識別方案的選擇上較為單一。
國內智能鎖則有多種開鎖方式,例如卡片、密碼、藍牙、指紋、人臉識別、APP遠程開鎖等。在滿足了基礎安防的需求上,還給用戶帶來了更多的使用體驗。
正是國內外需求差異的原因,導致外國對更智能化的產品功能不夠重視,所以產品智能化較弱,因此相關配套產業不足。反觀國內,因為產品功能多,催生了較大的方案需求,例如視頻通話、智能貓眼等等,也因為大量需求的出現,催生了一大批智能鎖相關配套產業。
在智能化水平方面,國外智能鎖功能較為單一、簡潔,與之相比,國內智能鎖功能較為豐富。同時,也因為智能化水平不一的原因,國內智能鎖相關配套產業比國外完善許多。智能鎖配套產業的發展也會對智能鎖的發展起到助力作用,例如入戶門企業對于品質的提升,門配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都促進了智能鎖的發展。
并且,隨著物聯通信技術、5G技術逐漸成熟,還能進一步提升國內智能鎖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催生新一批相關配套產業,目前已經可以看到,NB-IOT技術已經被逐漸應用在智能鎖上,代表品牌有琨山通用、天誠智能、愛爾福德等。
智能鎖標準差異
國內與國外智能鎖在標準方面也有較大的差異。國內智能鎖行業還沒有形成系列化的標準,目前存在有多種標準,例如國標、行標、企業標準,并且標準的發布也來自不同單位。例如公安部發布的GA 374-2019《電子防盜鎖》、GA 701-2007《指紋防盜鎖通用技術條件》,質檢總局和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GB 21556-2008《鎖具安全通用技術條件》等。
而智能鎖企業的生產在遵循國標之外,還有著自己的標準,一般來講,企業標準會高于國標。國內智能鎖的相關標準往往滯后于行業發展速度,部分標準甚至是許多年前的標準,面對快速發展的智能鎖行業,這些標準需要與時俱進。
而國外發達國家的標準往往是建立在國內幾個行業巨頭的企業標準上,比如日本的鎖體標準,美標的標準,歐標的標準都是在企業標準下建立的,這些企業深處市場,對行業變化、消費者情況比較了解,所以在標準的制定上比較及時,更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
雖然國內的標準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由于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成本優勢以及龐大的國內消費能力,仍然有許多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而進入中國市場,就要按照中國的標準進行改良。
“深耕國內,心懷全球” 讓中國智能鎖走向世界
雖然國內的智能鎖無論是產品還是發展空間都很好,卻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很多發展的阻礙都來自于內部。
盡管國內智能鎖行業正在飛速發展,但仍然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發展趨勢,其次,國內智能鎖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大,并且正在演變成惡性競爭,價格戰、產品戰、壓貨等各種對行業發展不利的行為不斷上演。
要改變這類情況,需要所有智能鎖從業者的努力,以為消費者提供合格的產品為己任,以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為己任,以讓中國智能鎖走向國際為己任,最終,提升中國智能鎖在全球市場上的話語權。
針對話語權,行業資深專家蘭敏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目前國內門鎖企業的生產能力遠高于國外,產品成熟度,成本控制都高于國外。同時,智能家居的興起,也會突出智能鎖的意義重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進入到智能門鎖行業,許多國外品牌選擇在中國進行代工生產,甚至包括三星等大品牌也把鎖具制造放在中國,這種情況下,中國鎖具本身就已經有了話語權?!?/span>
來源:中國智能門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