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凸顯四方面發展態勢
發布時間:2020-10-13 14:36:01 閱讀量:612
在福建福州啟幕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數字經濟百項應用場景報告》。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伍浩表示,發改委和各部門一道,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組織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共同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綠色、快速發展,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國家信息中心等機構深入研究,編制形成了《數字經濟百項運用場景報告》。
伍浩指出,當前,中國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主要有四方面發展態勢:第一,線上服務新模式蓬勃興起,激活消費新市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加速運用于生產、物流、零售、教育、醫療、城市治理等各個領域,極大方便了人們日常工作、生活,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
據統計,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交易額已達34.81萬億元。2011年-2019年,年平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
第二,產業數字化加速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新冠肺炎疫情使企業數字化轉型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上云用數扶智”行動將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引項深入,推進生產、管理、服務等環節的創新重構。產業互聯網、智慧園區、智能倉儲、個性化定制生產等初具規模,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大新動能。
據有關機構測算,數字化轉型使相關制造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物流企業成本降低34.2%,營收增加33.6%,成效非常明顯。
第三,新個體經濟快速發展,開辟消費和就業新空間。自主就業、副業創新、靈活用工等生機勃發,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創造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越來越多新興個體經營者,依托互聯網開展設計、生產、營銷和服務,實現了自主就業和價值創造。以外賣配送、同城速遞為代表的即時物流高速增長,規模已超過快遞行業總量的四分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社交電商從業者規模達到4800萬,從業人數同比增長58%。
第四,共享經濟新業態不斷涌現,創造生產要素供給新方式。共享生活應用場景快速普及,共享生態資料創業孵化平臺協同制造平臺等共享生產的應用場景不斷涌現,數據要素價值創造對于生產力發展產生深刻影響。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圍繞數據共創,構建形成互惠共贏的數字化生態。今年上半年,互聯網數據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4.3%。
伍浩認為,新業態雖是后來者,但是依法規范不要姍姍來遲,要及時跟上研究,數字中國建設要堅持安全和發展同步推進。他表示,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振興實體經濟,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