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順科技:新中國成立70年的停車出行巨變
發布時間:2019-10-08 09:57:05 閱讀量:1370
從街上零星的幾輛自行車,到滿街遍布私家車,中國人的出行方式日新月異;從路邊走哪停哪,到足球場大的高科技停車場流暢進出,中國的停車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本文帶你流轉時光,從1949年的街道向前眺望,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交通出行與停車產業的風云變幻。
一、一輛自行車,踩出新中國的康莊大道
新中國剛成立時,中國的大多數老百姓還是靠腳走天下,少數能騎上自行車的都是“豪門大戶”。
五六十年代,伴隨著“永久”、“飛鴿”、“鳳凰”等國產自行車品牌的崛起,自行車成為中國家庭的時尚和潮流。七十年代,自行車與縫紉機、手表被列為三大件,成了如今很多人的美好回憶。
隨著新中國的改革開放,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舉世成就。道路更開闊了,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摩托車和小汽車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二、經濟特區的建設,讓停車場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1979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圈出了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帶動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這批先富起來的中國人,開啟了小汽車流行的浪潮。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重要講話,在中國興起了新一輪的經濟建設高潮,也催生了一批民族制造企業的興起,做出入口控制設備制造起家、后來成為智慧停車行業資本第一股的捷順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停車行業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蓬勃發展。
到90年代末尾,公交車、的士開始擴大普及,長途大巴出現。在一線城市,私家車,公交車已經逐漸占據了各大主要交通道路,停車場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停車行業更新換代
1、第一代停車場:自動化+現金收費
90年代,我國工業以“世界邁一步,中國邁三步”的速度跨越發展,我國停車場進入工業自動化。
開啟停車新時代的早期停車場設備
第一代停車場開始出現出入口的自動化控制設備,同時收費人員在出入口進行現金收費。
1995年,捷順研發出第一代智能停車場系統——C51單片機停車場系統,在市場引起良好反響。上圖為應用了C51單片機停車場系統的產品。
2、第二代停車場:數字化+電子支付
時代跨入2000年,互聯網在中國開始大范圍普及,推動停車行業技術革新,停車場進入數字化時代。
初期接觸式刷卡停車設備
2002年,捷順研發出的行業第一臺數字道閘JSDZ002上市;電子支付興起,刷卡成為停車收費的主要方式。
曾創市場銷售記錄的捷順非接觸刷卡停車場設備
2008年,捷順的非接觸式ARM平臺停車場在北京奧運會鳥巢成功應用
3、第三代停車場:互聯網+移動支付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硬件和軟件迅速應用,停車場進入智能時代。停車企業推出自助繳費機、遠距離RFID、車位引導等智能化管理設備及應用,為實現車場管理方降本增效提質。
這時,智能硬件成為常態,“車牌識別+移動支付”成為新型停車場標配。
2013年,捷順識別算法+移動支付+車位引導的數字信息化停車場網絡系統率先應用市場,開啟停車場無人值守模式。
2015年,捷順獲得行業唯一預付卡發行受理資質,支付平臺、云平臺、移動APP正式上線。累計應用全國10萬+物業停車場。
4、第四代:物聯網時代+無感支付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我國停車行業進入物聯網時代,“無感支付”在全國各地普及。
2018年開通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應用了捷順的智慧停車解決方案。
作為智能停車設備制造領跑全國,市場規模全國第一的城市,深圳今年迎來“建設經濟示范區”的歷史重任,也為智慧停車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四、未來,智慧停車將助力構建智慧城市新生態
據分析,2021年停車市場整體規模預計將達到萬億元。
筆者認為,未來智慧停車行業不僅將重點解決“停車難”問題,還將更多聚焦到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記錄,為人們出行提供更優質服務,將信息互聯互通的效率做到最大化。
構想中的未來停車場
未來將聚集更多產業生態,通過技術和平臺的開放、共融,為更多應用場景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并將城市公共交通、貨運交通等多類交通數據整合打通,助力城市智慧交通服務與網絡的構建,推進智慧城市新生態的發展。